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det365官方网站登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起源于1979年创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3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4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2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34人,研究生导师19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27人,9位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国际学术大会或国际刊物任职。依托3个校级研究基地,围绕智能媒体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工程、嵌入式系统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100余名。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核心,以服务国家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国家和区域信息化进程为使命,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在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发展方面做出贡献;凝聚方向力量,努力建设“本-硕-博”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队伍。围绕我国相关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需求与趋势,实现“产、学、研、用、推”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力争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农林高校前列、国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科。
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使研究生通过系统学习与科研训练,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基本的现代化光、机、电、农、林等知识背景,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与建设需求;能够胜任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IT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应用开发等相关工作。
二、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
本学位授权点在长期的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的3个学科方向:
(1)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计算机对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在测量、获取、表示、转换、处理、表现和管理等环节中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智能机器与知识生成的方法与实现技术。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求解问题的可计算性、计算复杂性、可求解问题的建模、表示及到物理计算系统的映射,研究计算系统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机制。
(3)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结构以及相互协作方式、物理实现方法、软件与硬件功能的匹配与交接、软硬件协同优化技术以及高效能计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 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在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方向更深入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如应用数理统计、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信息论、机器学习等。
2.专业知识
围绕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掌握该方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如最优化技术、智能计算前沿、图形学与虚拟现实、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高级计算机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二) 课程体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3学分,完成各2学分的开题、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实践等环节。课程考核成绩在60分及以上为及格。核心课程包括最优化技术与数学建模,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LINUX程序设计,智能计算前沿,信息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高级计算机三维建模,JAVA企业级开发与架构,云计算,机器学习,信息技术研究进展等。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学术素养
(1)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2)具有探索计算机和信息类学科发展规律的学术素养;
(3)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 学术道德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
(2)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篡改实验记录和结果、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 获取知识的能力
(1)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与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等知识,知晓本学科前沿理论、技术和方法发展动态;
(3)能够从工程实践、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本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研究课题。
(二) 科学研究能力
(1)熟悉该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具有应用科学理论和计算技术设计并实现算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
(3)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具备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
(三) 实践能力
(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开展计算机硬件、软件等领域科研与技术工作;
(2)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能创新性的运用工程方法、算法、程序理论等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工程管理和协调关系能力;
(4)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精神,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开展工程实践的能力。
(四) 学术交流能力
(1)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
(2)能够阅读、理解和撰写本领域外文资料和进行一般性的国际学术交流;
(3)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五) 其他能力
具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硕士学位的培养环节要求
(一) 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二) 课程学分
学制内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实践2学分,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三)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预期结果、创新点、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工作条件、论文工作进展安排、经费概算、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参考文献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开题报告应按照《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的暂行规定》要求撰写。硕士生须在第3 学期完成开题,具体时间由学科点确定。开题报告应提前公示,由本学科专业5 人以上专家组成开题小组进行审核(通过或不通过),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跨学科的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在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研究与开题报告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开题。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限期重新开题,开题未通过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的学分。
经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须经开题小组成员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并在研究生培养档案中保存。
(四) 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
硕士研究生须在第五学期参加学科点组织的中期考核。考核小组由本学科5位专家组成。考核内容包含:①思想品德;②课程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撰写读书报告等情况;③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④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⑤下一步拟完成的研究工作计划及详细进度安排;⑥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可能性;⑦学术诚信等。
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待定与不合格三类,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学位论文在参考双盲评审结果的基础上,由学科点考核小组进行质询论证后给出结论。
2.考核标准与结果处理
(1)研究生思想品德表现好,无任何违纪行为,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开题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规定的要求者,为中期考核合格,可以继续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2)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中期考核结果为待定:①受过学校留校察看及以下纪律处分;②有课程考试不及格但未达到退学处理标准,或未修满培养计划中学位课要求的学分;③未进行论文开题论证或已进行论文开题论证但未通过;④长期不从事导师安排的科学研究工作,累计学时未达到退学处理标准;⑤在学习或科研工作中,违反工作程序,导致损失或后果严重;⑥无故不参加中期考核;⑦不满足主要培养环节其它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的;⑧学校认定的其他情形。
考核结果为待定的研究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再次考核。
(3)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中期考核结果视为不合格:①思想品德不合格、无组织无纪律;②受学校纪律处分后无明显改进;③有一门及以上学位课学习成绩不及格,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难以按期完成学位论文;④学术研究中存在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⑤不满足或者违反研究生主要培养环节其它要求的;⑥按照《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退学处理的。
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研究生,由学科点考核小组签署处理意见,经学院讨论后报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4)研究生因故不能按期参加中期考核者,须办理延期考核申请,学院另行安排时间考核,也可随下一级研究生进行考核。
(5)未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能参加毕业与学位论文答辩。
(五) 学术交流活动
1.学术交流活动要求
研究生应主动参与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活动。研究生在参加研究生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时,应填写“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研究生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记录卡”,在报告结束后2 日内交给所在学院。
(1)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1 分。听学术报告每次计0.1分;在学院作学术研究报告1次计0.5分,在本专业一级学会和二级分会以上作研究报告每次计1分。学术交流累计满分为1分。
(2)作学术报告内容应与专业研究方向相关。
(3)指导教师应对其学术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学术交流考核在中期考核或毕业答辩前完成。
2.学术交流活动考核
学术交流以汇报形式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组织的中期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评审。考核内容含学术交流形式、数量、平台、内容、成果、语言、与专业方向相关性、导师评价等。
学术交流环节考核计满1分者获得2学分,未满1分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六) 科学研究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并以科研实践记录的形式记载和反映科研实践活动进程和状况。科研实践记录主要以电子或纸质形式记录,是研究生在实验、观察、调查或者资料分析等活动中,根据真实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的各种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科研实践总结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题目名称、实施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方案、设备与材料、实验方法、实施过程、原始观察指标记录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和结果分析等,并应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一般不得随意涂改。科研实践前期实施规划和后期总结记录都须经过导师审核并给出审核意见。
研究生应根据科研实践进展的情况,向导师实时或者阶段性汇报。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科研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归det365官方网站登录所有。研究生毕业或不再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时,应将科研实践记录和成果及时上交导师并做好交接记录。未按照规定移交科研实践记录者,不予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七) 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和所在学位点审核同意,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后,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经2位副高职称以上的研究生导师评审,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要求
(一) 规范性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新见解;
(2)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与摘要、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
(3)学位论文要求表述准确、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4)引用文献参照《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二) 工作时间与字数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从开题到完成不少于18个月,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三) 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涉及学科前沿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一般应包含三章以上研究内容;理论分析、模拟结果要有实测数据验证;论文研究思路新颖,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正确,手段先进,数据资料翔实,结论可信;
(3)学位论文应该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实验方案等方面有所创新,或者揭示新规律。
六、申请硕士学位的学术成果要求
根据《det365官方网站登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与申请学位前学术水平基本要求暂行规定》的要求,申请答辩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获奖成果、获国家专利,都必须是本人在学期间,以det365官方网站登录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者获得的,并且内容与申请者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致。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1)在学校规定的核心期刊(本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 篇;或在同一导师指导下开展合作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在SCI / EI 源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 篇,且排序为前二位(导师除外),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在同一导师指导下开展合作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在CCF认定的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 篇,且排序为前二位(导师除外),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在学科点认可的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EI收录的学术研究论文1 篇,且排序为前一位(导师除外),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在det365官方网站登录认定的A 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 篇,且排序为前二位(导师除外),导师为通讯作者;
(2)获国家发明专利1 项(导师除外排前二名)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除导师外排第一名);
(3)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